马新宾、张生团队CO2电化学碳中和技术研究进展

  • 473
  • A+
▲第一作者:刘海,苏亚琼;通讯作者:马新宾,张生          

通讯单位:天津大学        
论文DOI:10.1039/D1TA00285F           


全文速览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暴露(332)和(111)高能晶面的的八面体SnO2单晶。它们在~500 mV的电化学窗口内表现出了很高的CO2催化活性和80%以上的高甲酸选择性。 结合气体扩散电极,SnO2(111)可以实现超过500 mA cm-2的高甲酸分电流密度。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原位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在高能晶面上有利于*OCHO物种的吸附而不利于HCOOH*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在宽的电势范围内生成甲酸。同时,这些八面体的SnO2与氯碱电解槽实现了耦合,可同时高效地生产甲酸和Cl2
研究背景


化石能源的消耗导致了大气中CO2浓度的逐年增加,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将CO2作为一种资源,通过电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化工原料与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利用太阳能、风能等间歇式能源产生的可再生电力将温室气体CO2进行转化,一方面使得CO2作为反应物被直接消耗,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传统工业生产上述含碳原料和化工产品过程中CO2的排放,即实现CO2的双重减排。另外也顺利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存储。形象地说,CO2电化学转化是“一石三鸟”的碳中和技术。2CO2电化学还原的产物有多种,其中两电子还原产物甲酸的路线具有100%的原子经济性和较高的技术经济性。
研究出发点


张生教授在CO2电化学碳中和技术领域开展了近10年的研究工作(代表工作包括JACS. 2014, 136, 7845; JACS. 2014, 136, 1734; PNAS. 2015, 112, 15809; Acc. Chem. Res. 2020, 53, 255; JMCA, 2020, 8, 17128等),特别是在CO2电化学高效转化为甲酸方向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如锡基材料由于价格低廉、无毒和高甲酸选择性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CO2电催化还原制甲酸的催化剂。在之前的工作中,张生教授系统性研究了锡基催化剂的粒径效应和载体效应对CO2还原的影响,实现了甲酸高选择性制备。3然而,Sn基催化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仅能在特定的操作电位下实现高的甲酸选择性,这显然不利于实际CO2电解到甲酸的生产过程,阻碍了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此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团队马新宾教授、张生教授最近开发了一种基于SnO2的高能晶面调控策略,在0.5 V的宽电压操作窗口内实现>80%的甲酸选择性和超过500 mA cm-2的甲酸分电流密度。

(JMCA, 2021,DOI: 10.1039/D1TA00285F.链接: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21/ta/d1ta00285f )。
图文解析


(1) 本文首先通过改性水热法合成了暴露(111)和(332)高能晶面的八面体单晶SnO2纳米粒子。从图1可以看出,两种SnO2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均一,且表面由不同的台阶位和平台位等缺陷位组成。
(2)  图2表明暴露高能晶面的SnO2呈现出了高的CO2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流动性电解池(Flow cell)测试中,暴露(111)晶面的SnO2更是实现了超过500 mA cm-2 的甲酸分电流密度以及87.8%的甲酸法拉第效率,超过了工业化指标要求。
(3) DFT计算(图3)和原位Raman光谱(图4)的表征,结果表明在高能晶面上有利于*OCHO中间体(生成甲酸的关键中间体)的吸附,而不利于*HCOOH生成物的吸附,从而打破了SnO2中普通 (110)晶面上固有的中间产物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尺度依赖关系(Scaling relationship),从而促进了甲酸的生成。
(4) 另外在传统的CO2电催化还原过程中,阳极反应为氧析出反应(OER),该反应需要较高的过电位且产物为低价值的氧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利用廉价的海水作为电解液,与工业上成熟的氯碱技术相结合,将阳极的OER反应替换为氯析出反应(CER),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业应用经济性。图5表明在CO2还原-耦合CER的电解池中,SnO2(111)催化剂在宽的电流密度范围下实现了>80%的甲酸选择性和接近60%的Cl2选择性,并表现出了较长时间的操作稳定性。这一重要结果为CO2还原到甲酸的工业化提供了应用前景。

▲图1 扫描电镜和HAADF-STEM电镜图

▲图2 电催化还原CO2性能表征

▲图3 DFT计算结果

▲图4 原位Raman表征

▲图5 CO2电化学转化与氯碱技术耦合
总结与展望


工业上甲酸的合成一般采用甲醇羰基合成路线:首先甲醇经羰基化反应生成甲酸甲酯,水解后生成甲酸和甲醇。该工艺路线繁琐,能耗高,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大。而结合可再生电力将CO2转化为甲酸这一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宏大目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甲酸的用途十分广泛,如在橡胶、皮革产业有大量的应用。此外,甲酸还是一种良好的储氢载体(其体积和质量氢容量分别高达53g/L和4.4 wt.%,换句话说1L甲酸可以存储590L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酸可以迅速分解并释放出高压氢气,满足多种情况下对氢的需求。甲酸还可作为阳极燃料应用于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对方输出电能,驱动电动车,研究团队在该领域也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开发了系列催化剂技术。4-6 

除甲酸外,工业生产过程对乙烯、乙醇等多碳产物需求量巨大,而目前这些大宗化学品在制备过程中CO2排放量巨大,如全球每年生产乙醇、乙烯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CO2分别高达5亿和8亿吨以上。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集中在如何通过电化学方法将CO2定向转化为这些C2+产物。实现规模化碳减排。由于乙醇和乙烯具有相同的初期反应路径,使得乙醇和乙烯常在铜基催化剂表面竞争产生,导致铜基催化剂表面对乙醇的选择性较低。基于对反应机理的认识和长期深入研究,研究团队最近开发了新型的铜基二元催化剂与电极体系(论文正在发表过程中),可将CO2高效转化为乙醇,电流密度在500 mA cm-2以上,乙醇选择性超过80%,展示出了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工作


(1) Acc. Chem. Res. 2020, 53 (1), 255-264. CO2 Reduction: From Homogeneous to Heterogeneous Electrocatalysis.  (引用59次,ESI高引论文) 
(2) J. Am. Chem. Soc. 2014, 136 (22), 7845-8. Polyethylenimine-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to Formate at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materials. (引用489次,ESI高引论文)
(3) J. Am. Chem. Soc. 2014, 136 (5), 1734-1737. Nanostructured tin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formate.(引用727次,ESI高引论文) 
(4) 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2), 2211-4.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of a Pt‐around‐Au nanocomposite with high activity towards formic acid oxidation. (引用302次,ESI高引论文)

(5) ACS Nano 2011, 5 (3), 1785-1791. Polyelectrolyte-induced reduct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a facile route to synthesis of soluble graphene nanosheets.(引用319次,ESI高引论文)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