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硫与氟,是药物设计中广泛运用的两个元素:硫元素的多原子性和多价态性,能够有效改变药物的代谢能力;氟元素的强电负性和类氢原子半径,能够有效提高药物脂溶性、透膜性,同时增强药物与靶点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通过对硫原子和氟原子位置及数量的调控,可以获得药物性能的不断优化,因此,含硫含氟药物数目逐年上升。多硫(二硫、三硫)甲基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如Kujounin和Polycarpamines)及药物(卡奇霉素,Shishijimicin)结构中,其中二硫甲基Shishijimicin类似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比三硫甲基Shishijimicin更强。鉴于氟的药理学特性,进一步对甲基进行三氟甲基等排体的替换,将能改善更多药物的药效及药物动力学。然而,囿于合成方法与试剂的限制,目前仍无法对分子结构进行二硫三氟甲基的直接后期修饰。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课题组采用面具效应,设计了一种基于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二硫三氟甲基试剂,PhthNSSCF3:一方面通过羰基的位阻效应稳定易断的S-S键,另一面又可通过较弱的S-N断裂实现SSCF3的选择性引入。

使用该类型的二硫三氟甲基试剂,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地实现多种药物(伊索克酸,吲哚美辛),天然产物(青蒿素)以及辅酶分子(硫辛酸以及生物素)衍生物的SSCF3修饰。同时由于反应条件温和,该转化对多种官能团(如氨基、酰胺、酯基、以及过氧键等)都有很好的耐受性。

手性问题是药物立体识别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结合该亲电二硫三氟甲基试剂的结构特点,设计运用金鸡纳碱衍生的手性催化剂(DHQD)2PHAL,实现了高效高选择性SSCF3单元的手性季碳引入,1,3-二羰基的取代基效应及环系大小都进行了全面考察,对映选择性可达98%ee。诱导作用主要借助催化剂本身的空间位阻(两个奎宁定所构筑的空腔)、铵盐与烯醇负离子静电吸引力、以及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氢键绑定作用,协同效应不但稳定住了易断裂的S-S,又实现了高校立体选择,对手性硫氟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博士后高文超及研究生刘建荣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Phthalimide-based-SSCF3 reagent for enantioselective dithiotrifluoromethylation
Wen-Chao Gao, Jianrong Liu and Xuefeng Jiang
Org. Chem. Front., 2021,8, 1275-1279
https://doi.org/10.1039/D1QO00001B
*文中图片皆来源上述文章
通讯作者简介

姜雪峰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姜雪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8-2011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集中在硫化学。曾获2020年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2019年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2018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诸多期刊发顾问编委。IUPAC元素周期表青年科学家“硫元素代言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