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以可再生电力为动力的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可以将过量的CO2转化为清洁能源储存在燃料或化学品的化学键中,是全球碳循环中储存可再生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积累的重要方法。在CO2RR的各种产物中,乙醇作为一种便于储存和运输的液态C2产物,不仅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而且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26.8 MJ kg−1)的液体燃料,因此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具有相似多步中间体的其他C1或C2+产物的竞争导致低的C-C耦合可控性,使得在大电流密度下获得高选择性的乙醇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迄今为止,Cu基材料是CO2RR制乙醇的常用催化剂,因为Cu基材料有适中的*CO和H*吸附能,有利于C-C耦合和加氢过程。然而,在CO2RR过程中,特别是在大电流密度下,催化剂的结构降解通常会导致耐久性差。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具有新颖组成/结构的非Cu基替代材料来操纵CO2RR反应中间体的演变,实现在工业级电流密度(>200 mA cm−2)下选择性地将CO2还原为乙醇,从而更全面地了解C-C键的形成机理,给未来超越Cu基的CO2RR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基于此,安徽师范大学吴正翠教授、盛天博士团队将铁基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到p-区金属硒化物中,合成了具有纳米棒/纳米片分级结构的过渡金属离子M2+(M = Fe、Co或Ni)掺杂的非晶/结晶SnSe/SnSe2(a/c-SnSe/SnSe2)非铜基催化剂,通过杂原子与Se原子之间的p-d轨道杂化调节了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使活性位点多样化,同时掺杂的杂原子形成了新的活性位点,从而调节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行为,实现了大电流密度下将CO2电还原为乙醇。结果表明优化的Fe9.0%-a/c-SnSe/SnSe2在流动电池中,−0.6 V时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62.7%,偏电流密度为239.0 mA cm−2,电解40 h后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没有明显下降。在膜电池(MEA)电解槽中,3.0 V的电压下将CO2电还原为乙醇的法拉第效率高达63.5%,偏电流密度达到201.2 mA·cm−2,同时能量效率为24.1%,并且连续工作20 h后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60.6%,电流密度保持为初始值的94.5%,说明催化剂在MEA电解槽中CO2RR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DFT计算表明,Se与掺杂的铁基过渡金属之间的p-d轨道杂化稳定了*CO*OH中间体,其中C原子结合在M2+掺杂SnSe/SnSe2 p-n异质结界面处的掺杂金属(Fe、CO或Ni)位点上,O原子与SnSe中的Sn位点结合,并增强了*CO的结合强度。当Fe或Co掺杂时,*CO被活化为*CHO*,然后与来自SnSe/SnSe2上的一个游离的CO分子耦合形成*CO*CHO。而当Ni掺杂时,*CO直接与CO分子耦合生成*CO*C*O,随后再进一步加氢生成*CO*C*OH。经过多步质子耦合和电子转移,最终在M2+掺杂a/c-SnSe/SnSe2上生成乙醇。
作者最后将Fe掺杂a/c-SnSe/SnSe2纳米棒/纳米片分级结构应用于流动电池中,−0.6 V时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62.7%,偏电流密度为239.0 mA cm−2,电解40 h后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没有明显下降。此外,在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中,在3.0 V电压下,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63.5%,分电流密度为201.2 mA cm−2,全电池能量效率为24.1%,并且连续工作20 h后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为60.6%,电流密度保持为初始值的94.5%,说明催化剂在MEA电解槽中CO2RR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这项工作可以为通过稳定关键中间体用于选择性CO2RR为乙醇的非铜基催化剂设计提供一定的见解。
论文信息 Prompting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Ethanol by Iron Group Metal Ion Dopants Induced Multi-sites at the Interface of SnSe/SnSe2 p–n Heterojunction Xinyue Zheng, Yan Hu, Xiangyu Wang, Jiahui Zhu, Xingyue Zhang, Prof. Tian Sheng, Prof. Zhengcui Wu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15273
目前评论: